
2.3 外部补偿网络的设计
由于零点能产生超前相移,可抵消极点产生的滞后相移。因此如果在电路中加入补偿网络,设置一个零点将能够抵消外部电路产生的极点,从而抑制放大器的自激振荡。由于误差放大器没有设置补偿端口,因此补偿网络需要设置在外部。如图5所示,在反馈电阻Rf两端并联一个电容Cf,由此可产生一个零点。通过恰当设置此零点的频率就可抵消新极点产生的附加相移,使总的相移不超过-180°。因为所估算的外部极点频率为5 kHz,所以零点频率就要设置在5kHz附近。

根据公式

将数值带入上式可得新的极点频率为1.5 MHz,这相当于将外部极点P2移动到了如图7所示的P2’的位功率电感置。

由图6可以看出尽管在增益0 dB以上存在两个极点,但是当增益降为0 dB时,相移依然没有超过-180°,所以自激振荡条件就被破坏,电路不会产生自激振荡。同时从图上可以看到,使用这种方法时放大器的带宽损失很小。但是根据式(3)可以看出,新极点的频率与放大器的增益有关,如果放大器增益过小,则会因为极点向高频率移动距离太小而大大影响到补偿的效果。特别地当作为电压跟随器使用时(此时放大器输出与反相输入端直接相连,反馈电阻为零),新极点的频率不会向高频移动,则此电路就会完全没有效果。由于各种因素的影响以及估算的误差,实际的特性曲线会与理论有一些差距,因此所设置的零点还需要通过实验来进行调整(后面的实验也证实了这一点)。
3 外部补偿网络的实验验证
实验电路的连接依照图5所示,分别将容值为22 pF,100 pF,220 pF的Cf接入电路中,并观察UC3875的控制输出波形。如图7所示为使用22 pF电容时的波形。此电路中由于所设置零点在极点之后距离较远的地方,波形抖动有一些减弱,但是其抖动幅度依差模电感然很大。

图8为使用100pF电容时的波形,可以看到其抖动幅度大幅减小。此时电路中所设置的零点频率比较靠近极点位置,已经体现出振荡抑制的效果,但输出的振荡幅度仍很明显。

当更换为220 pF电容时,波形的抖动基本消失。电路中零点位置在上文所估算的极点位置附近。通过对示波器上波形的仔细观察,仍然能发现极其微弱的抖动。这说明实际极点的位置与前面的估算值有些差距,因此在电路实际情况不是十分清楚的情况下,进行估算而得出的补偿网络参数还需要在实际实验中进行验证并调试。

考虑到实际应用中各种因素的影响以及估算的误差,需要在电感器生产厂家设计补偿网络时保持一定的裕量。因此将Cf选为470pF,将其接入电路中后UC3875的输出控制的波形如图9所示,输出波形抖动已经完全消失,UC3875已经稳定工作。大电流电感器对误差放大器的输出端进行观察后发现,其输出已经变成一条平直的直线。其输出电压的振荡完全消失。
4 结论
虽然目前很多通用运算放大器及开关电源控制IC内部的误差放大器都进行了相位补偿,但是有时外部会产生新的极点使电路变得不稳定。笔者所采用的方法是使用一个零点对新极点进行抵消,从而使其稳定工作,使用这种方法基本不会损失运放的带宽,同时能起到良好的效果。采用这种补偿方法需要有一个前提条件,那就是放大器需要有比较大的闭环增益,这样才能产生比较好的效果。而在开关电源应用
中,为了得到稳定的输出电压,内部误差放大器模压电感器的闭环增益一般都会比较大,因此非常适合使用这种方法。扁平线圈电感制造厂
克服多重技术障碍 成就“指尖”上的FTIR光谱仪 4月08日 第三届·无线通信技术研讨会 立即报名 12月04日 2015•第二届中国IoT大会 精彩回顾 10月30日ETF•智能硬件开发技术培训会 精彩回顾 10月23日ETF•第三届 消费
【原创】20--375V超宽输入范围反激式电源 陆续 【PCB版本已经回来,将输入下限做到20VDC,详细资料慢慢上传,14楼更新】
自从“原创”启动,各路隐居已久的高人陆续现身了,作为初学者,实在拿不出像样的,最近段时间,在做一个
锁相环大神快来4046
这个环路滤波器怎么计算的,我调了几天了,之前以直以为是9脚电压不稳定形成的,
后来发现只要我把示波器探头地线接到板子上,探针接触到14脚就能输出完美波形,如果不接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