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图3 预失真产生框图
输入信号经过3dB电桥分成两路,0°耦合电感器;端作为主信号经过延时线送入合成的3dB电桥;-90°端作为误差信号的产生端再经过一个3dB的电桥,这里的0°端产生失真信号,通过调节放大管FP2189的偏压使其互调分量非常的大,经过移相器调节相位准备于主信号对消,-90°端首先通过衰减器调节幅度在通过偏压调节非常好的FP2189使其产生非常好的互调信号,这样在通过合成电桥的-90°端口,从而使得主信号与误差信号相差-180°,从而使得产生互调信号的部分去除主信号只保留误差信号。在通过调节衰减器和移相器使其相位与通过延时线的主信号相位相差-90°,从而借助另一个3dB合成电桥的-90°端实现主信号与失真信号相位相差-180°,也就意味着失真信号倒相,从而在主功放放大的过程中对消主信号的互调分量。
上述预失真信号的产生是本项目的第一个技术难点,但是经过尽两个月的试验,已经完成论证了该方插件电感器法的可行性,如前所述,对于2.14GHz的600KHz双音信号互调可以改善15dB以上,对于1.28MHz的CDMA调制信号,ACPR可以改善10dB以上。
2.2、前馈单元
上述预失真方案经过试验验证,可以改善互调15dB,ACPR改善10dB,这样可以改用小一些的管子推出大的功率。但是这还并不能达到超线性的一体成型电感要求(即-70dBc),因此,再次引入前馈的方法进一步改善线性。如果单纯使用前馈的方法,对于误差功放的功率要求要高,因为主功放的互调产物较高,这样在误差功放处必须能推出大的功率才可以抵消掉。所以,增加了误差功放的价钱并降低了效率。但是,如果在主功放前增加预失真单元,就可以大大降低互调产物,减轻误差功放的要求,提高效率。
前馈部分的原理框图如图4所示

图4 前馈原理图
输入信号经过主功放放大,由于主功放的非线性,将有互调分量产生。通过耦合器将经过放大的主信号与输入信号进行相减,从而使得放大后的主信号仅仅有失真信号,将失真信号通过误差放大器进行放大,使其幅度与主信号的互调产物幅度相同,再通过移相器和衰减器的调节,使其与主信号相位正好相差-180°,从而抵消掉主信号中的互调产物,进一步改善功放的线性度。
实际设计中,如果一级环路抵消效果不理想,达不到-70dBc的超线性要求,可以考虑继续增加环路,进一步抵消失真信号。
2.3、闭环自适应单元
预失真单元和前馈部分均可以大幅度改善功放整体的线性化程度,但是经过试验论证,他们的对消效果会受到信号的幅度和相位的影响。如果对消的两路信号相位相差超过2°,以及两路信号的幅度相差超过5dB,其改善效果将非常差。但是,由于功放本身将会收到诸如环境温度的变好、输入信号的强弱的变化等诸多因素的影响,因而必须要求我们的功放能自动适应各种环境的应用。所以,为了满足上面提出的要求,整个系统必须具有自适应单元,通过根据环境的变化自动调整各个参数,从而保证功放工作在超线性。
闭环自适应单元将是整个项目的难点。一方面需要受控的参数非常多,可获取的输入信号又非常的少,同时,整体数学模型很难建立,无法用数学模型描述输入与输出之间的关系。另一方面,从输入信号发生变化到输出信号的时间延迟大约20ns以内模压电感,这就要求整个算法必须在20n贴片电感器s完成由输入到输出的计算,也就是说要求算法的实时性非常高。
算法的出发点将是根据查表法,通过试验获取大量在不通环境下所获取的移相器和衰减器的控制电压,以此作为样本,设计一款神经网络机器。通过大量的样本训练该神经网络,使其具有根据环境变量以及输入功率等因素快速的决定各个衰减器和移相器的控制电压。最终该神经网络机器将在FPGA中实现。
试验数据的获取将用PC机设计一款能够操作信号源以及频谱仪的程序,将功放放入高低温箱中做高低温试验,同时调节输入功率的大小,并设计一个收索算法,通过上位机自动完成试验的过程,获取大量的试验样本,从而对神经网络在MATLAB上进行训练。并最终在FPGA中实现。扁平线圈电感制造厂
小白问各位老师几个问题,大家不要笑话我(DC110V转 是这样的,我们公司做列车车载装备的,列车供电110VDC,我们产品用电有24V、12V、5V。然后我们用到的电源都是买成品,或者那种叫半砖的电源模块。成本非常高,一个5V10A的成品电
3-5串动力电池保护板那家质量比较过硬的,介绍一3-5串动力电池保护板那家质量比较过硬的,介绍一下。
请问谁用过OB2269 SOP封装做过150W的反激式电请问谁用过OB2269 SOP封装做过150W的反激式电源吗做不了这么大吧@edie87@163.com 你有做过吗 我现在调试到120W就保护了这个IC只做65W的,要做大功率就得加图腾这个IC大概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