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是也有挑战。Nandra说,gm和gd较低,而栅极泄漏较大,栅极电容要比同样尺寸的平面器件大两倍。正如Soenen所指出的,大家都知道的一点是,FinFET栅极宽度是量化的:圆晶上的每一个晶体管都有相同的标称栅极宽度。因此,习惯于对每一晶体管采用w值的模拟设计人员只能并行采用一组同样的FinFET——实际上,w作为电路参数可以是连续变量,直至一组正整数。
布板问题
通过采用多个最小宽度晶体管来替代宽度可调晶体管,量化会改变布板习惯。Nanda说,例如,Synopsys有一款工具将栅极宽度比例转换为所需的翅片数。但是在另一讨论组的研讨中,Cadence硅片流程副总裁Anirudh Devgan提出了更严重的布板问题。
Devgan说:“采用更先进的几何布局后,多模式会更加复杂。随着复杂度的提高,很难预测设计规则错误。错误与环境相关。”
有些规则是熟悉的:例如,减小耦合的间隔规则,平板印刷的形状规则等。双模式增加了颜色规则,以保证最精细的模式能够分成两个独立的掩膜。还有相对较新的布板相关效应,Devgan指出了其中的六个——包括非常接近和多间隔等,这对晶体管行为有很大的影响。为说明问题的严重性,Devgan指出,在20 nm已经有5,000条布板规则需要进行检查。
对于模拟设计人员和数字单元库开发人员,这么复杂的结果是,几乎不可能开发DRC结构干净的布板。由于提取和DRC带来的布板问题,设计人员必须预测多次迭代。Devgan提醒说:“这需要几个星期的时间。40%的设计时间都花在收敛上。”
建模挑战
除了晶体管行为上的这些不同之外,电路设计人员在FinFET上还遇到了其他一些问题:仿真模型在结构上与平面MOSFET不同,会更复杂(图2)。Trihy提醒说,“如果您看一下模型,杂散电容的数量增加了十倍。还不清楚桌面驱动的仿真器能否处理FinFET。”扁平线圈电感制造厂
SI3116 稳压IC是谁家的IC啊求助!!!!客户要我们做一个样机,要一模一样的!上面有个DC-DC buck SOT-23的恒压IC!上网搜了一下,应该和ME3116相似!但ME3116的规格书没有找到,请有用过这和IC的兄弟帮忙提供一下SPEC我
单电源运算放大器输出不能实现轨对轨摆动 单电源运算放大器不能真正实现输出的轨对轨摆动。接近轨时,放大器呈现出非线性。对线性工作,单电源放大器的输出每轨都能达到50到300mV(图1)。单电源放大器,轨对轨输出的广告造成安全的错觉。图1显示
[开关电源]准备用全桥做功率较大的充电器,有谁介准备用全桥做功率较大的充电器,需要有源功率因数校正,有专用的APFC驱动芯片吧?有谁介绍常用的APFC驱动芯片?全桥级别的大功率?到这个级别,2KW级别包括以上则几乎是移相全桥的天下。 这个级别的,APFC还用专用所谓APFC芯片?没搞错吧,到这个级别,基本上是数字控制电源的天下,一个高性能32位机,就可以搞定APFC和全桥移相的所有驱动输出控制,更高要求的则采用DSP,反正我就没见过采用独立PFC芯片驱动的全桥啦。 tianxj01 发表于 2019-7-17 10:38全桥级别